登录
注册

注册账号即表示您同意并愿意遵守注册协议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忘记密码
登录
故事 > 详情
我在深山古村中的90后邻居们
2021-02-24 11:34 |  浏览 202

『我来龙潭,不是为浪费生命的。』

1

2020年伊始,对于这个号,我是有一些调整思路和新的设想的。

彻底告别过去的『公号体』。每一篇文章,追求极致的真实体验和真实感受。不虚饰。不拔高。不造梦。破除任何当『好人』以及『让他人看到我很好』的冲动。

我将努力地,只会告诉你我所看到的、我所经历的、我所感受到的最真实的东西。

『真实』,将是我现在起的公号文章所追求的最大风格。甚至是唯一可以被确认的风格。

我还希望我每天能够发布一篇文章。每天围绕点什么喋喋不休一番。形成一种来自我这个生命体的持续性『真实』输出。

我把这当作一项行为艺术。一种个人修行。我无法预料这样会持续多久,也无法预料这样走下去的后果。我只是想,在这样一个自媒体时代,在自媒体的平台上,能不能尝试着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呢?不问后果地去做。能做多久就做多久。反正写字这个事,我并不讨厌,在文字中喋喋不休反而能够制造不少快乐。而且还有一些人会看,会与我即时互动,产生或深或浅的某种生命连接。这是人类发展到今天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才具有的条件啊。应该好好地利用。疯狂一点。这是我最近的领悟和决心。希望这不是我的一时头脑发热。就算是头脑发热也希望能一直热下去。

所以,我相当于是打算利用网络平台来写日记。写一种可以公之于众的日记。记录来自我的个人真实,同时兼顾一下大家的兴趣。从目前我的个人生活方式和我所生活的地方来讲,也许会有一些人想要了解。毕竟,在一个深山的古村当中过生活,这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有所不同。许多人会将我的生活所在看作『诗与远方』。因此我接下来的公号文章,会时不时地,讲一讲我在龙潭古村的日常。如果你一直坚持读我的文章,就算你从来没有来过龙潭,总有一天,你会比无数踏访过龙潭的人,更深入地触摸到龙潭的实质。

我写龙潭,不会故意去营造那种『诗与远方』的感觉。我会为你揭开『诗与远方』这片幕布,让你看看内里真实的情形是怎样的。

包括,从五湖四海聚集在这里的人们,到底过得怎么样,到底在追求些什么,有没有实现自己的心中所想。


包括,在这个村庄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村民们,他们是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和内心世界。我将在以后尽可能地一一拆解。在中国文学语境里,农民这个群体一直是个模糊的概念化的存在。我希望创造一些清晰而生动的影像。

也许你可以把我当成某种意义上的人类研究者,我在这里不断观察、了解,不断采集素材,经过我自己的某种形式的整理后,生成故事、观点、印象记,发布于此。

这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不,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真实』本身就是个够吓人的词儿。就像前几天一位90后新村民李懒懒找我聊天,我说我要问她几个问题,她的第一反应是:『我好害怕呀,我怕你问很犀利的问题。』

某种程度上,观察并表达龙潭,将构成我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写文字,我拍影像,我想至少是以这两种方式,来展示我所生活的这个村庄,和以这个村庄为容器和舞台的,人们的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

我听很多人说起,近两年突然在中国的乡村建设领域崛起并且成为一个非常独特之存在的龙潭古村,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

我想我的所作所为,应该也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研究方式吧。

现在来讲,也许为我的读者们提供关于当今某种非主流生活方式群体的鲜活印象,而放到将来,也许会成为社会学人类学的一种有趣的研究资料。

2

说到来龙潭古村定居的人们,首先给我较深印象的是一些90后们。是的,也许你有些不可思议,在生存焦虑如此严重的国家,竟然有一些90后,年纪轻轻就放弃了在大城市发展的可能,跑到位于福建东南崇山峻岭之中的一座村庄,定居于此。

固然生活在古村是有吸引力的,但敢于这样做的90后,究竟是怎样的人呢?我稍稍估算了一下,来村中认领老房子并签下15年甚至30年合同的90后,就有10多位。

这会是一个系列话题。今天算是一个开篇。今天我想讲到的是与报舍书馆相距30米远的静轩的主人。来自江西吉安的90后小伙胡文亮。


在跟村中其他90后接触还称不上密切的目前,胡文亮是我接触最多的一位。而且,某种程度上,生活中有这样一位老弟,我感到自己也恢复了不少活力。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刚刚成为邻居不久(静轩空间完成修缮开放的时间比报舍书馆早大半年),他就跑过来,对我说:『报大人,我们一起合作来卖黄酒吧!』

老实说,这样的提议通常我是提不起兴趣的。不是说我不差钱,而是经历了十几年财经记者生涯,并终于跳出后,我只想追随自己的内心,探索人文重于向往商业。这从我的读书就可看出来。从前,我读的书十本有五六本以上是与商业、经济有关的,而现在,这样的书籍甚至基本上从我的书架上绝迹了。我的阅读彻底回归到文学、哲学范畴了(当然还有艺术)。

经商赚钱,是我无法提起兴趣的事。我宁可一整天在太阳下发呆,看看书,听听音乐,或设想某个艺术创作项目,写作一篇文章,或写本小说,也不希望再跟粗鄙的赚钱之举有太多牵连了。(当然我并不排斥做我所喜欢并认为有价值的事情而产生的附加经济效应。我也需要这样的收入维持生计。)

但文亮的闯入,以及急匆匆地抛出合作卖酒的提议,并没引起我多大的反感。我记得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坐在报舍书馆,这个年轻人跟我侃侃而谈。谈的是他的商业思维、他的远大抱负。

老实讲,在龙潭古村的这一水儿新村民里,他立马给我一种新鲜感。其他的新村民,多少跟我算是同类,喜欢懒洋洋地发着呆,或者在各个兴趣领域里放飞自我,找回自童年时渐渐失去的梦想和个人潜在才能,赚钱维持生计当然是必要的,但绝对不在他们的优先考虑范围内。『来龙潭,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生活。』用这样的话形容他们,是贴切的。

文亮在报舍书馆的顶灯照耀下,眼里闪耀着生动的光芒,他不掩饰自己对财富的渴望。他说:『我还是个90后,我来龙潭,不是为浪费生命的。在这里一样可以创业。而且必须通过创业获得成功,向大家证明,年轻人不一定非得在都市才能创业成功,如果我们在农村也一样成功了,是不是可以让更多年轻人看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呢?』

这个想法的积极内涵,我是赞同的。

接下来,他表达的另一个观点,我更加认同。他说:『我们必须在龙潭做事情。不能整天只是在玩耍,自娱自乐。龙潭必须是个创业平台,每个人在这里都能成就他自己。要不然,玩个几年,人不就废了吗?』

诚哉斯言。

那个时候,文亮的老婆跟孩子还在江西老家。他一直想要动员家人举家搬来龙潭,在这里谋求长期发展,但老婆有些犹豫不决。

但今年夏天,他的老婆和孩子终于如他所愿,搬来龙潭。为了在龙潭安置好家人,在静轩的旁边,他又认领了一套废旧的老宅,改造为自己在龙潭的家。

年纪轻轻的,就结婚多年了,孩子也四岁了。一个充满机灵古怪劲儿的男孩,第一次见到老林时喊老林『爷爷』。这可把老林伤心坏了。『他是第一个喊我爷爷的人!』老林只要一想起文亮的孩子便会带着哭腔说道。(关于老林,参阅:一个虚无主义者的眼泪)

我比文亮大十岁不止,文亮的儿子来报舍玩时,他让孩子喊我『伯伯』,结果小男孩仔细瞧了我一眼,喊道:『叔叔!』哎,这孩子太惹人爱了。

文亮有一个人见人爱的老婆(哦,不对,人见人称羡)。所以,文亮卖酒,无须外请模特。如果你有机会见到文亮的黄酒广告,那上面的美女,就是他老婆啦。

扯回正题。文亮这兄弟,性格随和,仗义豪爽。如果不是他,我对近在身边的宝物——龙潭的红曲黄酒,大概虽然知道,也会知之不深,难解其妙处。他虽然是个江西的90后,但实在有着山东大汉一般的体格,脸上还有块疤,我经常开玩笑说,『你去收债,没有不敢还钱的。』然而,他是个良善儿童、少年、青年,那块疤来自某块大地上的石块的一次意外亲吻。

3

来龙潭古村的,都是有情怀之人,对美好生活怀着向往之心,也渴望给自己置身的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美好。

而文亮,是我所见到的极其突出的一位,真正将这种心思,化为行动力的龙潭新村民。

他和他的合作伙伴,目前承包下一种本村酒厂酿制的黄酒的经营权,至今投入上百万。

他是玩真格的,敢于为梦想下注。

当时老林为什么将龙潭古村作为自己的乡村建设试验地?因为按照传统的说法,这是一片风水宝地。

这个藏于深山中的古村,建村于明朝永乐年间,有近600年的历史。由于自古偏僻隐秘,较少受到战火和朝代更迭的影响,古村的文化传承积淀深厚。一个村子就拥有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在整个中国也是少见的吧?一项是传唱了500年的四平戏。村里就有唱班,每位农民,洗脚上田,化妆换上戏服,走上舞台,就是戏中人。几百年来,外出演唱四平戏,是龙潭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另一项就是红曲黄酒。同样代代相传,传承了500年。红曲是寄生在粳米上的一种菌丝体,人们用它来作酵母酿制黄酒。自古以来,每年冬天,龙潭家家户户会酿制少则几缸多则几十缸黄酒,封尘于暗室,存上五六年,开缸之后,取出的黄酒既口味甘醇,又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这是古人用粮食给自己精制、留存的日常生活宝物。

福建湿气重,冬天户内户外一个样,黄酒性温,是人们抵御寒冷、增加体内能量的重要饮品。

在这里,女人生孩子,坐月子期间,尤其注重饮用这种酒。所以,黄酒在这里也被称作『月子酒』,它是一种特别适合女性的饮品。

如此一种宝贝,长期以来,仅在福建省内有一定影响力。作为黄酒的同类,浙江的麦曲黄酒,在若干年前借助商业文明发达所强化的市场营销能力,变成一种国人皆知的酒类。与其相比,口味独特的福建红曲黄酒反而『养在深山人未知』。

不是没有人为这样一件宝贝的推广而奔走过。这其中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叫陈官唱,他就是龙潭村人,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为了将祖先留下的红曲黄酒工艺传承并发扬光大,当时在县城办公司赚得了第一桶金的他,毅然回乡开办酒厂,想将红曲黄酒推出去的同时,带领村民们致富。

就是在他的努力下,龙潭村的红曲黄酒传统酿造工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他将自己的后半辈子奉献给了这个酒,然而,创业历程却颇为曲折,当他一手创建的黄酒品牌蒸蒸日上之际,为扩大规模,引入了新的投资人。几年之后,他与投资人之间产生经营分歧,他坚决捍卫传统工艺酿造,认为祖先的东西不能丢,只有依靠这种方法酿造才能维护黄酒的品质,这与新投资人希望采取的更讲效率的做法是不一致的。当矛盾不可协调之时,这位耿直的创业者,气愤地选择了离开他亲创的企业,在他60岁之际,又在龙潭村另起炉灶,重开酒厂,只为维护祖宗留下来的『正宗品质』。

文亮初来龙潭村定居时,本来意在拓展他在江西就已和伙伴们做得不错的儿童艺术教育项目。但随着对龙潭村这片土地的熟悉,他了解到红曲黄酒的发展历程,了解到龙潭村酿酒人陈官唱为推广这个酒而历经的半生曲折,了解到这个酒对于人体健康的功效,尤其是,『红曲』作为一种有益健康的元素,在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氧化、防癌等方面的功效近年越来越被国际权威部门认可、被国际市场开发(红曲提取物在降血脂药物、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等等),更让他看到这个古老的酒,实际上具有崭新的未来。他推广龙潭黄酒的创业热情被点燃了。他相信,这么好的东西,借助现代的营销方式,在年轻人当中寻找到对这个酒的认同者,一定会有前途。『这个酒是龙潭的宝贵资源,我们既然已经选择在龙潭生活,就应从身边做起,把身边的好东西推广出去。』

在文亮的热情张罗下,我去陈官唱老先生的龙潭家中见了他一趟。老先生身材修长,气质儒雅,丝毫不像一位生意场上打滚的人,倒像一位书斋里的学者。谈起红曲黄酒,沉默寡言的老先生便打开了健谈的话匣子,我能感觉到,他对家乡这款酒的情怀和热爱,远远不是赚钱冲动那么简单。而在全面了解了他的故事后,我觉得其悲壮程度,堪与褚时健相比。我忍不住对他说:『您就是龙潭的褚时健啊!』

在龙潭村,陈官唱的酒厂设置了多个存酒的仓库。我随他去参观了两处仓库,上千平米的库区,用泥封口的酒坛子一排排,一列列,蔚为壮观,有点像进入陕西秦始皇陵见到的兵马俑阵列。


我问他:『如果这些酒,卖不出去怎么办?』

他苦笑了一下说:『我干不动了,还有我儿子……』

4

某种意义上,文亮也像是陈官唱的一个儿子,而且是非常勤奋上进的儿子。

这位从江西来龙潭客居的年轻人,敬佩老先生的执著精神,并看上了老先生所酿造的酒,他投下自己的资金,赌上了自己的青春,逢人便要讲述这种酒、推销这种酒。还说服自己的老婆孩子一起定居龙潭,为这款酒的新市场空间而奋斗。

其实我可以说,在营销领域,他是个没什么经验的年轻人。他一次次跑到报舍,兴奋地向我宣布:『我们的酒又推出了一款新设计!』

其实那之后,我猜他多少遭遇到的是不顺,结果不如预期的好。他这样兴奋地跑来向我宣布新品和新设计,不下三次了。在经商的路上,他一步步摸索前进,从做废掉的设计,到推出后差强人意的新品,他一路扔下了不少学费。但我没在他的脸上看到过怠倦和失望。前不久我忍不住地问他:『你有过因为推广不顺而产生的灰心失望情绪,甚至放弃不做的念头吗?』

他说:『烦恼过,灰心过,也愤怒过,但不能放弃啊。几位合伙人共同投入了这么多,我必须把它做好。』

去年9月份,我在龙潭拍摄一部自己编剧的微电影,并邀请村中的新村民和老村民来出演。这是在龙潭村问世的第一部独立微电影。由于剧中主角的『形象』有争议,原定的主角犹豫再三,不敢接演。倒是文亮,在我寻找演员的过程中,反复问我:『能不能给我演个角色?』我觉得,与其说他是有强烈的表演欲,不如说是,他想要借助一切机会,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好为他经营的黄酒开拓更多的机会。

最终,我邀请他来演那个极富争议、表演难度极高、对演员的个人形象也造成压力的男一号角色,他一口答应了。我还对他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比如要求男女间的亲热戏不能太假必须真做,要求他的发型必须处理成我需要的样子……他虽面有难色,最终也都高度配合,一一照办。


《吸引力法则》剧照

结果,果然有所回报,微电影推出来后,他一度成为龙潭村最有影响力的面孔,只不过,大家喊他不是喊『胡总』,而是喊他在剧中的角色——『张总』。

他的热情说实在的,让我感动。最辛苦的时候,我们通宵在静轩赶拍一场大戏,他疲劳之极,却一直在努力配合我的要求,让我满意。作为对这种热情的回报,我也主动地调整了剧本中一些细节,将他新推出的黄酒——玻璃小瓶装的『遇见』黄酒,置入了剧中的情景里。

如何借一杯黄酒赢得钟情。

5

说到这样一位90后新村民,我所能写到的内容,基本上也只能围绕着他的创业热情,他的黄酒。他在龙潭的生活,基本上是围绕着黄酒展开的。我们每次见面,基本上少不了黄酒这个话题。

谈论黄酒、卖黄酒就是他的性生活。黄酒是他最大的兴奋中心。

我也帮他卖过黄酒。去年春节前夕,我写过一篇文章进行推广。那是第一次网上的大规模销售。为了物流的安全,他新制作了一批减震防撞包装,花去了十多万。虽然卖掉了一些黄酒,但这笔投入并未收回。

我看到他的难处,有时觉得心酸。红曲黄酒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不熟悉的事物。未被人识,纵有千般好处,也是枉然。这就像我近几年一直帮助推广的我湖北老家朋友老谢所种的佛手山药,东西绝对是个好东西,甚至堪称神奇,但要真正全面推广出去,以我们这种小打小闹的做法,真的是太难了。我曾经帮他创造过一拨网上销售奇迹,但仍不能帮他解决他大面积的困难,他一年强撑一年,两个月前他告诉我:『过完今年,就真的不再种了。』几年下来,几百万的投入,就这样葬送在他的山药梦里了。

当然,文亮未必会有这样悲惨的下场。我愿望相信他会成功。文亮一次次尝试新的玩法,希望最终以最合适的方式,找到这款酒的认同者、喜爱者。

鉴于在龙潭新村民中,文亮是有着罕见的强烈创业冲劲的90后年轻人,我想送他一个礼物:一本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特刊。但久居乡下,一时搞不到这份特刊,如果谁有,欢迎赠予,请跟我联系,我转送给文亮。


祝你今晚有个好梦。

文中图片由胡文亮提供或报大人拍摄。


文章转载自丨 报大人

相关推荐